曾經,我的妹妹很喜歡《小王子》,那時她讀六年級,我們還住在河畔的舊宅。我在書店送了她一本《小王子》,她很高興,因為她的《小王子》在學校弄丟了。
我兒時並未讀過小王子,這是一本很薄的書,以成年後我的閱讀速度,很快便把它讀完了。這本書在我看來平平無奇,講一個很普通的故事,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。書的扉頁赫然寫著 ——“獻給一切內心依然保持孩童的人”,好吧,也許是我長大了,無法再與孩子共情。
春節回去,不再見到小王子的身影。我的妹妹現在迷戀一些我不曾了解的韓國明星,她的抽屜裡滿是各種明星的周邊物品,俨然成為了一位追星族。我感到錯愕,繼而轉變為無奈與不安。我也只能自我安慰:她進入了青春期,自我意識正蓬勃發展,喜歡這些東西再正常不過。我學生時代也有許多女生在追星,或許對於女孩而言,慕強與建立審美是成長的必經階段。
我有一種曾經長輩在我身上的擔憂,害怕孩子學壞,害怕他們不能走上正途。而那時的我只覺得長輩囉嗦,沒有人理解我,過去了許多年,我才理解了他們的心情。
書中寫到:“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,雖然,只有少數的人記得”,我才發現,原來我已經走了這麼遠,遠到成為擔憂起別人的大人,遠到看不清自己曾經的模樣。
我還是懷念那個小王子,懷念那個美好,單純的小王子。懷念依賴我親切叫我哥哥的妹妹,懷念走在路上,對一切充滿好奇心的自己。
或許這就是這麼多人喜歡《小王子》的原因吧,我們曾經都是小王子,可後來弄丟了自己心裡的小王子。